一、選購貨源把關(guan)
小包裝中藥飲片的質量要求較高,應從(cong) 經GMP驗證過的中藥飲片廠購入,小包裝上應標示品名、產(chan) 地、規格、藥品生產(chan) 許可證號、藥品GMP證書(shu) 編號、藥品公司名稱、生產(chan) 日期、包裝材料等,以解決(jue) 終端消費的“三無”現象。小包裝中藥飲片幹燥度應符合要求(在裝包前要求去除雜質,充分淨化、幹燥,在飲片不粉碎的前提下進行飲片真空或充氧包裝),才能保證質量;藥庫應按計劃進貨,加快周轉,縮短庫存,減少積存;嚴(yan) 格執行驗貨製度,必要時拆包檢查。保證中藥飲片質優(you) 、安全、有效地用於(yu) 患者。
二、調劑質量把關(guan)
藥房從(cong) 庫房領入中藥,應進行裝櫃、調配、核對把關(guan) 。除藥房工作人員在裝櫃、調配時應注意小包裝質量、重量差異外,每月應派專(zhuan) 業(ye) 技術人員直接到中藥房檢查,對中藥飲片的真、偽(wei) 、優(you) 、劣進行再查鑒,防範供應商送的中藥飲片不符訂貨規格,防止可能出現采購的中藥飲片與(yu) 藥房領入的中藥飲片的產(chan) 地、規格、等級有差異以及劣質或滲雜的情況。藥房應根據用藥量、用藥頻率確定藥屜規格、大小,采用一藥、一種劑量一藥屜,解決(jue) 以往容易串藥的現象。中藥房領藥量應以“用量定領量”為(wei) 原則,提高用藥周轉率,減少積壓浪費。每月盤點時,應對周轉慢的中藥飲片的質量再作檢查,杜絕劣藥流出藥房。
三、調劑模式
小包裝分裝劑量分別為(wei) 1.5g、3g、5g、10g、15g,每種飲片有2種規格,個(ge) 別的1種。這些小包裝可組合運用,需用6g則取(3+3)g;需25g則取(10+15)g;需30g則取(15+15)g。對有特殊用量要求或嬰幼兒(er) 外方保留戥秤配。中藥房在實施小包裝前通常采用“等量遞減,逐劑複戥”的配方原則[2],但由於(yu) 工作任務繁忙,麵對大量的候藥患者,往往采用“估算攤分”的快速方式,特別是在一方7劑或15劑中藥味數多、用量大的調配中,易發生散落,每帖中藥的重量誤差較大,若調配錯誤更是難以挑揀。這種調配方法的缺點是:難稱準(散落多)、難分勻、難複核、效率低、浪費大。采用小包裝避免了戥配中藥飲片分劑量時每劑中藥的重量差異,提高了配方劑量的準確性。配方采用抓袋式時,隻要在藥袋的左上角用釘書(shu) 針釘住(藥袋疊齊,用幾個(ge) 取幾個(ge) ),手提張開藥袋口將所需藥品種類、劑量直接數包,準確無誤放入即可,保證了每味中藥稱準、分勻。平均每張處方的調配時間從(cong) 以前的15min縮短為(wei) 5min左右,大大縮短了患者的候藥時間。
相關(guan) 產(chan) 品信息:中藥飲片包裝機,全自動稱量包裝機,顆粒包裝機價(jia) 格,多功能包裝機